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直播】VIEW线上学术论坛第八期:分子成像和疾病诊疗

MaterialsViews 2023-02-20

1QAZ`成像技术作为生物医学最重要的研究工具之一,已经成为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研究发展的核心动力。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为复杂生命科学问题和重大疾病的研究提供系统成像组学研究手段,对生命体结构与功能进行跨尺度可视化描绘与精确测量,进而破解生命与疾病的奥秘。其中分子影像更具有多种用途,被临床医生广泛应用于癌症诊断、患者分层和治疗管理等方面。同时,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促使研究人员开发具有更高准确性、适用更多成像方式和综合治疗能力增强的新型显像剂。鉴于这种新趋势,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必须共同努力,对分子成像和疾病诊疗应如何发展形成统一的看法,以满足实际临床环境中不断增长的需求。


VIEW期刊作为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分会(PCEM)与Wiley共同出版的开放获取式期刊,主要关注生命健康的“可视化”,通过开发新型材料将“诊断”与“治疗”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潜力的新型诊断治疗学技术实现精准医疗。为了促进最新发现和观点的交流,关注新示踪剂、新靶点、新兴成像和治疗技术以及任何具有转化价值的诊疗最新趋势。我们将邀请在本期刊发表论文的优秀学者编委会成员来分享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的前沿进展,本期特别邀请苏州大学高明远教授,复旦大学张凡教授,苏州大学李桢教授,南开大学郭东升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江大卫教授VIEW青年编委)来分享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同时,邀请VIEW期刊副主编钱昆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作为此次活动开场致辞嘉宾,并带来VIEW期刊介绍。



讲座时间

2022年12月9日 (今日)

9:25-16:30(北京时间)


参与方式

扫描二维码,报名观看

(关注“Wiley科研服务”,

您将收到活动报名链接及最新动态。)


主持人

张晓雨博士(Wiley出版经理)


会议日程

时间

内容

9:25-9:30

嘉宾开场致辞

VIEW编委会

9:30-10:00

嘉宾报告1

高明远教授

苏州大学

10:00-10:30

嘉宾报告2

张凡教授 

复旦大学

10:30-11:00

嘉宾报告3

李桢教授

苏州大学

11:00-11:30

嘉宾报告4

郭东升教授 

南开大学

11:30-12:00

嘉宾报告5

江大卫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13:30-16:30

VIEW期刊圆桌论坛(不直播)


报告人简介及摘要




高明远教授

我们能无创地看到病理么

功能纳米颗粒在肿瘤及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的精准诊断和高效治疗方面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过去20年,围绕功能纳米材料的上述应用,包括:微小肿瘤灵敏成像,肿瘤淋巴转移可视化、肿瘤微环境恶性因素定量可视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评估、缺血半暗带、出血转化风险评估等开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报告将围绕上述领域开展的部分工作与大家讨论分享。

高明远, 教授、博导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1989年本科、1995年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1996年起在马普胶体界面所从事博士后研究,洪堡学者;1998年加入慕尼黑大学物理系任group leader。2001年加盟中科院化学所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0年调入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主要从事分子影像与纳米医学研究。先后主持项目及课题等2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 Chemical review、 JACS、Angewandte Chemie等发表SCI收录论文2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成果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目前担任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Advanced Therapeutics、ACS Chemical & Biomedical Imaging的Section editor、国际顾问编委及编委;兼任中国同位素与辐射防护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影像诊断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研发中心学术委员会及近10家省部级影像重点实验室学委会副主任及委员。





张凡教授

近红外第二窗口荧光多重成像分析

光学生物成像具有无辐射和高灵敏度等优势,已发展为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不可或缺的技术。然而由于生物组织对光的散射和吸收作用,从而难以实现活体深组织下的高分辨率光学成像。本人及团队以深组织高分辨活体分析为驱动目标,以活体稀有细胞、血管以及脏器为研究对象开发了新型的近红外第二窗口荧光强度/荧光寿命双维度成像分析技术,开发了一系列发射波长大于1000 nm的近红外第二窗口有机荧光分子探针,实现了发光效率和生物相容性的提升,提高了活体成像的检测灵敏度和组织穿透深度。针对活体荧光成像多组份检测精度低的科学问题,提出了基于时间维度的多重成像方法,利用波长大于1000nm的荧光寿命探针和自主搭建的成像系统解决了活体深组织多重定量检测的难题。

张凡,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获得华东理工大学学士学位,2008年获复旦大学化学系理学博士学位(导师:赵东元院士)。2008-2010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博士后(导师:美国两院院士Galen Stucky教授)。2010年8月通过复旦大学人才引进计划加入复旦大学化学系,2012年协调成立复旦-陶氏化学联合研究中心,任研究中心副主任,2013年底开始任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2020年成立上海市生物医学检测试剂工程研究中心,任中心主任。

张凡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生物纳米技术及生物分析, 如早期癌症诊断与治疗,药物储存与释放,体内与体外生物医学成像分析等。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其中包括Nat. Maters. (自然-材料), Nat. Nanotechnol. (3篇)(自然-纳米技术), Nat. Commun(自然-通讯)等Nature系列论文10余篇,他引20000余次,H index 80,累计超过30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2018-2021入选全球高被引学者。撰写出版英文专著2部。获得2022年“科学探索奖”、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第四完成人)、2019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侯德榜化工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奖、上海市青年英才科技奖等荣誉。受邀在国际会议上作大会邀请报告30余次,同时担任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Chemistry (Nanoscience Section)执行主编。

成果转化方面,成立了上海生物医学检测试剂工程中心,任中心主任,相关荧光寿命成像设备和探针试剂已实现转化,目前已在复旦大学华山医院、肿瘤医院、同济大学皮肤病医院、上海第十人民医院等单位用于临床研究。开发了上转换荧光编码体外分析技术,提高了多重生物检测的通量和灵敏度,免疫检测试剂盒获得国家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李桢教授

超小纳米探针治疗脑疾病

脑科学被誉为人类科学最后的前沿之一,错综复杂的脑结构和血脑屏障使脑疾病的精准诊疗极具挑战性。发展优势互补的多模态诊疗一体化分子影像探针对脑疾病的精准诊疗至关重要。本报告将介绍我们近期在超小纳米诊疗探针治疗脑疾病方面的研究工作。

李桢,教授、博导、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2005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2005 – 2014年先后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德国锡根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和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工作;2014年加入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工作。主要从事分子影像与纳米医学相关研究。先后主持国内外研究课题1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 Adv. Mater. J. Am. Chem. Soc.Nano Today等发表SCI收录论文160余篇,论文引用1万余次。研究成果荣获2020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奖励(2/9)。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第二层次)、江苏省双创人才、德国洪堡学者等。





郭东升教授

超分子生物传感与成像

固有识别特性的超分子大环主体被广泛应用于传感与成像领域。我们课题组针对生物活性物质的高效识别,以杯芳烃为核心骨架,构建了系列超分子生物传感与成像体系。通过对杯芳烃进行针对性功能设计,并借助指示剂置换分析策略,实现了溶血磷脂酸、尿酸和氧化三甲胺等多种疾病标志物的荧光传感。进而将超分子传感体系拓展应用于阵列传感,提供了传感阵列单元的超分子构筑策略,实现了对生物大分子及复杂体系的判别区分。在体外传感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超分子体系应用于体内成像,提出了生物标志物置换激活策略,实现了ATP激活的超分子光诊疗;设计合成了偶氮杯芳烃,发展了乏氧响应的主客体药物递送体系,用于多种疾病的选择性成像和靶向治疗。

郭东升,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导。2001年获南开大学学士学位,2006年获南开大学博士学位,导师刘育教授。2006年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2015年成立课题组,主要从事生物医用超分子材料研究工作,目前已在Nat. Chem.、Nat. Commun.、Adv. Mater.、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累计他引6200余次。2014年入选天津市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2015年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二完成人);2019年获天津市青年科技奖。目前担任《中国化学快报》编委,Supramolecular Materials编委,Frontiers in Chemistry编委,全国光功能材料青年学者研讨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感光学会青年理事。





江大卫教授

DNA核医学影像及生物医学应用

核医学分子影像技术能够无创、实时、动态、定量的观测不同分子在活体内的分布代谢性质,并推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本报告将聚焦DNA框架结构,系统汇报DNA框架结构的活体生物学性质和生物医学应用开发。

江大卫,教授、博士生导师,2020年全职回国入职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核医学科,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长期从事DNA、单抗等生物大分子核医学影像探针的开发与生物医学应用探索。共发表SCI论文100余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 Biomed. Eng.; Chem. Soc. Rev.; Acc. Chem. Res.; Angew. Chem.; Adv. Sci.; Adv. Funct. Mater.; Nano Lett.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论文被引用3500余次,H-index为30。目前担任分子影像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Am. J. Nucl. Med. Mol. Imaging主编,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编委,View杂志青年编委等。获北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会Michael J. Welch冠名博后奖、青年科学家奖(SNMMI Ones to Watch 2019)等国际奖项。


主办单位



VIEW期刊由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分会(PCEM)和 Wiley共同出版,于2020年3月正式创刊,主要关注生命健康的“可视化”,通过开发新型材料将“诊断”与“治疗”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潜力的新型诊断治疗学技术实现精准医疗。本刊接受的投稿类型多种多样,包括:研究性文章、综述性文章、通讯性文章、观点性文章、分析性文章和临床案例报告文章等。

截止目前,VIEW期刊已被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 (ESCI)、Dimensions、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DOAJ)、CAS数据库(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CAS)和英国INSPEC 数据库收录,表明 VIEW 期刊在文章质量、期刊管理水平、期刊国际化和规范化等方面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对扩大期刊传播范围,增加期刊显示度,提升学术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意味着对实验医学学科及体外诊断产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VIEW 期刊会继续秉承“国际一流期刊”理念,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更优秀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更专业的出版服务,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Wiley是全球科研和教育领域的领导者,通过促进发现、赋能教育和塑造人才,来激发人的潜能。200多年来,Wiley推动全球知识生态系统的发展。如今,我们高影响力的内容、平台及服务帮助科研人员、学习者、机构和企业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实现他们的目标。Wiley全球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霍博肯(Hoboken),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代码为WLY和WLYB。




仁济医院建于1844年,是上海开埠后第一所西医医院。医院目前由东西南北四个院区和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组成,是一个学科门类齐全,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东院位于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内,于1999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占地86875m2,建筑面积207740.74m2;西院位于黄浦区中央商务区内,毗邻外滩,占地7811m2,建筑面积39014.83m2;南院位于闵行区浦江镇,于2012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占地50055m2,建筑面积82590m2;北院位于巨野路灵山路,占地6744m2,建筑面积17553.82m2,于2013年7月全面启用;肿瘤所位于斜土路,总建筑面积7523m2,由癌基因与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室、十一个相关的研究课题组、辅助部门公共服务平台与《肿瘤》杂志编辑部组成,于2010年10月与仁济医院正式“院所合一”,2019年完成整体转隶,目前由市教委委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管理,具体事务由仁济医院负责。


医院东、西、北三个院区目前总核定床位1650张,南院核定床位600张。截止2019年底,医院共有正式职工3458人(不含南院),其中正、副高级职称专家477名;博导126名、硕导173名。医院设有55个临床医技科室:消化科、心内科、神经外科、风湿科、核医学科、妇产科、妇科肿瘤科、泌尿科、肾脏科、麻醉科、疼痛科、重症医学科、放射科、胃肠外科、肝脏外科、胆胰外科、乳腺外科、血管外科、头颈外科、血液科、老年病科、超声医学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骨科、骨科-脊柱外科、骨科-骨关节外科、骨科-创伤骨科、呼吸科、耳鼻咽喉科、整形外科、眼科、生殖医学科、放射诊疗科、药学科、健康保健中心、输血科、检验科、儿科、康复科、口腔科、皮肤科、肿瘤科、急诊科、胸外科、心血管外科、病理科、中医科、临床营养科、感染科、肿瘤介入科、功能神经科、变态反应科(过敏科)、心理医学科、全科医学科。

WILEY


MaterialsViews

Wiley旗下材料科学类期刊官方微信平台

关注公众号及视频号

推送材料科研资讯|访谈材料大咖新秀

分享撰稿投稿经验|关注最新招聘信息

点击“分享”,给我们一点鼓励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